驚人的分鐘定律

理學大師朱熹說:「一寸光陰不可輕。」

每日每夜,每分每秒,都彌足珍貴,不可浪費。

人生變得更好,就在於時光慢煮、歲月沈澱。

《人民日報》推薦9條「分鐘定律」,值得大家一起踐行,必將受益一生。

01
說話醖釀半分鐘

《禮記》有言:

「水深則流緩,語遲則人貴。」

說話前醖釀半分鐘,三思而後言,是一個人不可多得的財富。

如果說話不過腦子,沒時間好好組織語言,很容易招致是非。

真正的聰明人,說話前一定是不急不躁,考慮清楚,再把話說出口。

遇事懂得開口慢半拍,慎言慢言,這是溝通的智慧,也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。

02
生氣冷靜3分鐘

《格言聯璧》中說:

「怒是猛虎,欲是深淵。」

人的情感中,最容易引發也最難以控制的,就是怒氣。

但任由怒火中燒,理智很快就會落於下乘,說話做事也容易傷人傷己。

不如先冷靜3分鐘,壓住火,沈住氣,方能更好地解決問題。

生氣時,能冷靜下來,控制自己情緒的人,就是生活中真正的強者。
03
每天收拾5分鐘

《朱子家訓》開篇就說:

「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。」

每日早起,先花幾分鐘時間,收拾打掃,保持內外整潔。

周遭環境髒亂不堪,必然讓人懈怠散漫,越過越糟糕。

乾淨的環境,則讓人更願意保持身體清潔和行動自律,充滿正能量。

每天收拾5分鐘,不僅是外在的整潔有序,更是內在的素質教養,是最好的生活態度。

04
專注當下5分鐘

畫家陳丹青說:

「你要從小事做起,一寸一寸救自己。」

在變好的路上,比起實現遠大的目標,更應該專注於當下的時光。

當下5分鐘,從小事做起,從現在做起,提升自己。

一年365天,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每天專注5分鐘,行動起來。

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,必然能與更好的自己相遇,收穫成長。

05
凡事提前10分鐘

《中庸》有言:

「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。」

凡事提前10分鐘,做足準備,往往更容易成功。

因為這樣可以走在前面,優先掌控主動權。

提前準備就緒,一切有條不紊,整個人就會更加踏實而堅定。

凡事提前10分鐘,日積月累,人生受益無窮。

06
睡前復盤15分鐘

古語有雲:「吾日三省吾身。」

缺少反省,沒有復盤,就很難成長。

通過復盤,才能發現優點和不足,從而優化升級。

每天睡前,放下手機,復盤15分鐘,想想自己如何度過這一天。

及時反饋,把經歷變成了閱歷,自然可以少走彎路,餘生多坦途。

07
午間小憩20分鐘

明代太醫劉純說:

「飯後小憩,以養精神。」

堅持午休20分鐘,能緩解疲勞,讓大腦得到充分休息。

還可以改善精神狀態,提高免疫力,讓人心情愉悅。

拉開人和人差距的,不只是智商、情商,還有睡商。

睡好午覺,對生活工作、身體健康,乃至人生幸福,都有重要作用。

08
抽空讀書30分鐘

作家三毛說:

「生命不在於長度,而在於持續學習的廣度。」

讀書,是一輩子的事情,是對精神世界最好的富養。

把學習當習慣,每天抽空讀書30分鐘,在一點一滴的滋養中,打開的是思維,改變的是人生。

生活的迷茫和不解,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。

不停止讀書,才能不停止成長,讓我們收穫更好的自己。

09
堅持運動40分鐘

「西方醫學之父」希波克拉底說:

「人類最好的醫生是空氣、陽光和運動。」

運動,可以增強體魄,鍛造身材,愉悅心情,塑造精神。

越是經常運動的人,身體越健康,長相越年輕。

每天運動40分鐘,別猶豫,別等待,也別三分鐘熱度。

換上運動鞋在樓下快走,去廣場跳健身操,或者踢毽子、打羽毛球,樣樣都很好。

堅持下去,就會發現:運動和不運動,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
文章引述於有書APP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