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這篇文,單純是因為藍覺得現在的台灣人拚了命在賺錢為了生存,但卻常忙到連坐下來好好吃口飯的時間都沒有,看很多長輩打拼了20年,有了江山,沒了健康!退休後所過的生活就是花錢看病養身體,因此健康是唯一,無庸置疑也是人最大的財富
這篇文主要提出幾個藍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維生素讓大家認識,還有一些基本的健康定義分享給大家,希望大家都可以健健康康,開心快樂幸福過每一天

健康的定義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每年10月10日訂為世界心理健康日(World Mental Health Day)希望透過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,WHO對於真正的健康的定義不單是沒有疾病與失能,而是要完全在身體、心理與社會生活方面的完好。學者將健康分為3種狀態;第一種為真正身心健康的狀態;第二種是生病的狀態;第三種是介於2者之間的狀態,稱為「亞健康(suboptimal health status)」。
亞健康
而根據WHO調查,高達75%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。至於什麼是亞健康呢? 有許多患者常常會有身體各種不適如失眠、胸悶、心悸、頭暈、腸胃不適、頻尿、頭痛、耳鳴等而就醫,醫學檢查後卻往往是正常結果,但病人還是覺得身體不對勁,這種狀態就是所謂「亞健康狀態」,也就是中醫說的「自律神經失調」或是西醫所說的身心症(psychosomatic disorder)。
藍身邊80%的人都是亞健康狀態,所以你/妳也是嗎???
人類一天所需的六大類食物
人體關鍵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、與維生素。

先知道一天自身需要多少熱量,才知道攝取多少營養素


五大營養素
五大營養素是指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和維生素這五大營養素的總稱。
五大營養素缺一不可,而且攝取量必須平衡,否則就會引起身體不適,出現過重、肥胖、營養不良、或各種因為缺乏某種礦物質或維生素而產生的疾病。水和纖維素也是人體必需的兩大營養素。
調節壓力必攝取的七大營養素
- 1. 維生素 b群
- 2. 維生素 c
- 3. 鎂
- 4. 硒與維生素e
- 5. Omega-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
- 6. 血清素
- 7. Dhea (dehydroepiandrosterone)
藍覺得要擺脫亞力山大,除了以上的營養素攝取,適當的運動更是一定要
固定健檢
為維護中老年人健康,早期發現慢性病、早期介入及治療,衛生署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、55歲以上原住民、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、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。服務內容包括身體檢查、血液生化檢查、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。
維他素D的5大功效
維他命D又稱為陽光營養素,主要因皮膚接觸特定波長且足夠時間的紫外光就能觸發維他命合成,除了靠曬太陽接受紫外線產生以外,食物也可以提供維他命D來源,通常植物來源的是維他命D2(Ergocalciferol,麥角鈣化醇),動物來源是維他命D3(Cholecalciferol,膽鈣化醇),不管哪一種來源都須在體內再做轉化才具有功能性
- 可以增進鈣吸收
- 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生長發育
- 促進釋放骨鈣,以維持血鈣平衡
- 有助於維持神經、肌肉的正常生理
- 提升保護力、調節生理機能
維生素D也能用來治療心血管狀況,包含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糖尿病、肥胖、肌肉無力、多發性硬化症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氣喘、支氣管炎、經前症候群、牙齒和牙齦疾病、白斑症、硬皮症、乾癬、日光性角化症及紅斑性狼瘡等皮膚症狀。維生素D也能用來活化免疫系統,避免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和預防癌症。
維生素E的重要性
美國研究指出,增加維生素E的攝取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病、中風、癌症、糖尿病、白內障、肌肉酸痛、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的危機。相關的分析還指出,增加維生素E的吸收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。目前已知充足的維生素E,可防止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過度氧化,具有抗氧化、抗發炎的作用,維他命E 和維他命C ,以及 β-胡蘿蔔素,是三種能在身體裡發揮抗氧化力的維他命,可以保護細胞內的各種分子, 維他命E 在系統中負責脂質的抗氧化, 由於維他命E 是脂溶性的關係,要和油脂一起攝取才能順利吸收
- 減少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
- 有助於維持細胞膜完整性
- 具抗氧化作用
- 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
- 提升受孕機率
- 遠離過敏狀況
- 促進體內流通
- 調節生理機能
- 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
自律神經失調
自律神經失調主要可能是因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失衡,建議可以多攝取含「鈣、鎂與維生素B6」食物來幫助穩定緊張情緒。
鈣:牛奶、優格、起司(有頭痛症狀避免)
鎂:各種堅果類、芝麻
維生素B6:雞肉、肉魚(含鎂離子高的魚)、堅果類、豆類(黑豆、黃豆、豆腐皮等)、穀物(小米、蕎麥)。
【自律神經失調檢測表】檢視你中了幾項?
症狀說明:
頭:頭暈、偏頭痛。
眼睛:視力模糊或變黑。
耳朵:耳鳴或聽力下降。
喉嚨:發癢、異常咳嗽
四肢:下肢麻木、顫抖、寒戰、麻木和無力(疲勞)。
肌肉和關節神經:肩膀和全身肌肉酸痛、多處神經痛、背部和腰部緊繃疼痛。
呼吸系統:呼吸困難、換氣過度、頭暈、呼吸緊繃、鼻塞不能呼吸、不自主地深呼吸或嘆氣。
心臟:心跳加快、心跳加快、心臟無力、胸悶、胸悶、心悸。
循環系統:血壓起伏、頭暈、手腳冰涼、面部潮熱、昏昏欲睡、頭暈目眩、甚至昏倒。
消化系統:噁心、嘔吐、胃灼熱、胃痙攣、腹脹、腹痛、便秘或腹瀉、胃腸蠕動異常。
膀胱:頻尿、尿床。
皮膚:多汗、無汗、皮膚乾燥、全身發癢、發熱、發冷。
心理狀態:焦慮、憤怒、莫名的恐慌和煩躁、感到孤獨、莫名的悲傷和記憶退化。
其他:疲勞、虛弱、異常疲倦、體力減退、食慾不振、失眠、淺睡或多夢、白天困倦、性功能障礙、體溫偏低或偏高。
● 如果打勾1 ∼ 2 個代表身體有輕度自律神經失調
● 如果打勾3 ∼ 5 個代表身體有中度自律神經失調
● 如果打勾6 ∼ 13 個代表身體有重度自律神經失調
資料來源參考: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鋅、鎂、鈣 三大人體重要元素
鋅:可以維持人一天的精神與活力,同時也可以預防現代文明病,因為活力最主要的來源就是葡萄糖,而鋅能促進胰島素分泌,讓血液中的葡萄糖順利進入細胞,再經氧化反應以產生熱量。
鋅的六大好處:1. 維持精力與提升免疫2. 合成蛋白質癒合傷口3. 促進胰島素正常分泌4. 穩定神經的傳導作用
鈣:碳酸鈣即CaCO3,它是一種純凈物微量元素,沒有主要成分。適量的食用對人體沒有傷害。生物碳酸鈣是由牡蠣殼等生物原料中精製提取出的優質鈣源,含鈣量高,其中含鈣量是乳酸鈣的3倍,葡萄糖酸鈣的4倍;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、沒有異味、生物效價高,副作用小。
鎂:人體超過三百項生化反應所需的,它有助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用、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、穩定血壓和心跳、強化骨骼、調節血糖、協助產生能量及製做蛋白質等。鎂的藥用功能包括抗胃酸及輕瀉,也會用來醫治子癇(eclampsia) 及嚴重的哮喘等。
鎂與鈣有一個相輔相成而又相互依賴的關係:
鈣會:刺激肌肉和神經線,令肌肉收縮/強化骨骼
鎂卻會:令肌肉鬆弛及神經平靜/活化維他命D,幫助鈣質的吸收/使血液稀釋等
影響情緒的維生素
情緒失控或是低落憂鬱,在現今社會很普遍,得「恐慌症」、「焦慮症」的年齡層也開始下降,缺少那些維生素會影響情緒的???
藍整理出來了給大家
1 ) 維他命B群
維他命B群,如B1、B6、葉酸,可有助安定神經、放鬆心情。大家可透過進食深綠色蔬菜,或全穀類食物等,以攝取維他命B雜。當身體缺乏維他命B12,會容易出現神經問題,包括記憶力下降、容易被激怒、注意力難集中、焦慮抑鬱的情緒障礙,行為表現和過去不同。而維他命B12不會在體內自行製作,我們只能靠食物獲得維生素,且要從動物性食物來源汲取,例如牛奶、蛋、海鮮、肉類等。
2)維他命C
維他命C是製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重要成分,有助穩定情緒。含維他命C食物:如木瓜、藍莓、香蕉、橙、西蘭花、三色椒。
3)維他命D
維他命D對人體擔當着重要的角色,因為有助身體維持正常水平的鈣和磷,也是身體可以吸收鈣的關鍵,甚至有助減低抑鬱。
4)奧米加3脂肪酸
奧米加三脂肪酸(Omega-3 Fatty Acids)是腦內杏仁核重要的營養。如果人體內的奧米加三脂肪酸不足,會較易產生抑鬱等負面情緒。所以適量補充含豐富奧米加三脂肪酸的食物,如核桃、深海魚等食物,可以防止陷入低落情緒。
5)鎂
《Netrition》指出,鎂負責規管體內超過300種不同的酶。如你缺乏鎂質,你可能會出現焦慮的情緒。
6)鐵
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營養師吳耀芬亦曾表示,鐵質能有助血液帶氧,並促進「快樂賀爾蒙」,而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則能使人心情放鬆。
7)鈣質
吳耀芬指,鈣質能減少肌肉綳緊,使人較不易緊張、暴燥及焦慮。大家可食用牛奶、乳酪、硬豆腐、沙甸魚和乾蝦米等,以攝取鈣質。
8)色氨酸(tryptophan)
《Everyday Health》報道指出,色氨酸有助腦部產生「感覺良好」的化學物質,包括血清素(serotonin)、正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及多巴胺(dopamine)的水平。這些腦部化學物質,也被稱為神經遞質,有助你感覺更平靜。
9)硒(Selenium)
《The Association of UK Dietitians》資料指出,缺乏硒或會增加出現抑鬱,及其他負面情緒的機會。
以上是藍個人覺得容易影響到情緒,導致注意力不集中,或是容易產生睡眠障礙,因此特意強調要補充的維生素,之後藍會再整理陸續補充給大家喔!!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/網路